巨星是一种状态,演员是一种修养
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曾说:“演员在台上一站,你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艺术水平以及对角色的创造程度,什么也掩盖不了。”通往好演技的路并不是独木桥,但没有一条路可以轻易到达。自己亲身经历也好,埋头苦读也好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将文化修养转化为叫得响的人物角色,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港台演员,以表演来论,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演员、时代的巨星,影响力是一个巅峰期。 比如赵雅芝,《新白娘子传奇》于1993年初在大陆首播,那时她四十岁,拍《戏说乾隆》还早两年,程淮秀、沈芳、金无箴虽然同一人演的,却不同的性格和气质,还比如刘青云,这位从外卖小哥到3次金像奖影帝,王宝强从草根逆袭影帝,咏梅并非科班出身却摘得影后,赵丽蓉没有上过学、不识字,在小品中挥毫写下的“货真价实”书法让观众赞赏.....他们的成功说明:演员的修养从来不局限于学历,不只来源于书本,也不一定呈现为条分缕析的表演理论,但一定是不断学习,不断创造的结果,比表演方法更重要的是生活积累和文化素养,提升自我的可以是一遍一遍的技巧练习,可以是体验生活的所见所闻,但从长远来看,更应该是各行各业的广博知识,是丰富人生阅历的社会经验。



生活是戏剧的源泉,对于演员而言,体验生活、再现人物是基本功。青年演员肖战为演好军人角色,出演前会完全脱产到部队同吃同住几个月,体验真实军人状态。出演最美表演短片《买耳朵》《家规》,真实到一度让媒体路人以为真有一个外卖小哥像肖战…..只有这样日常付出大量时间在现实生活里观察学习、汲取养分,才打磨出观众认可的角色。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好演员从来不会依赖“本色出演”,会主动了解不熟悉的生活样态与内心世界!



你看,每一个时代所认可的好演员们万变不离其宗,他们对生活的敏感和理解力,对作品细节的把握都让人叹服!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